近年来,全县城镇化建设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为总揽,按照“城镇规划引领、建设管理并重,中心城区带动、城乡一体发展”的总体思路,坚持中心城区、小城镇、村庄三个层次,紧抓规划、建设、管理三个环节,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完善规划体制,改善经营思路,加大建设力度,强化城市管理,城镇化建设呈现出城镇规模不断扩张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产业发展不断提升,城镇人口加快聚集的良好发展势头,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目前,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8.6平方公里,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9.6平方公里,城镇房屋住宅面积达到426.62万平方米3.33万套。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2.15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36.7%,绿地率32.78%,自来水普及率99.8%,垃圾处理率100%,污水处理率100%,燃气普及率58%。城镇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,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等社会公益性事业取得较快发展,先后荣获甘肃省卫生县城、园林县城和文明县标兵等称号,2015年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。
(一)突出规划引领作用,规划体系日趋完善。按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要求,委托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完成“多规合一”规划编制,城区规划面积达到25.3平方公里,科学指导、管控全县各类规划编制。修编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,编制完成城区道路交通、污水、雨水、绿地、人防、消防、供热、天然气、通信、环卫、综合管廊、综合防灾、商业网点、公共服务设施等14个基础设施专项规划。编制完成了界石铺镇、李店镇等集镇规划22个,实现小城镇规划全覆盖。编制完成《静宁县主城区城市设计》和《静宁县主城区空间发展研究》,规划面积12.7平方公里。编制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268个村庄规划,占全县333个行政村的80.5%,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。
(二)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增强城镇服务功能。针对城镇基础设施欠账大,承载能力弱,服务功能差的问题,在城乡建设中,统筹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完善、保障性住房建设、生态环境提升等各个方面,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建设步伐。
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。按照“东扩西展、南控北伸,中心改造、整体提升”的总体思路,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,以打通“断头路”为目标,不断完善城市功能,提升城市品味。至目前,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4平方公里,达到9.6平方公里。坚持项目带动战略,先后实施了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、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、西、南城区集中供热站、天然气利用工程、成纪大剧院等一批重点工程,建成了滨河路景观绿化带和小广场、南河景观绿化带、西岭生态公园、文屏山公园、教育园全民健身广场等群众性活动场所和城市绿化景观设施。新建东城区、西城区、教育园、工业园区以及老城区道路35条28.4公里,形成了“七纵七横”的城区路网框架,县城道路总里程达到51.6公里,并对老城区16条15公里主次道路进行了全面改造维修。在西河、南河新建城市桥梁3座。从2005年开始,实施城区雨污管网分流改造,通过逐年争取项目,财政筹资等办法,新建改造污水管网49.0公里,城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排放,截至目前,我县城区共有排水管网120.1公里,其中污水管网66.6公里,雨水管网53.5公里。采取PPP模式开工建设静宁县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,占地67.5亩,污水日处理规模2万立方米,配套建设工业和生活污水输送管网20.2公里。建成城区供水改扩建工程,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0.5公里,目前城区供水管网总里程达到64.4公里,供水普及率达到99.8%。
二是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。近年来,不断加大县城绿化、亮化、美化力度,为广大市民提供和谐优美的绿色空间。积极开展“花园式”单位、绿化达标小区创建活动,在县城主要路段、公园、机关事业单位门口、庭院高标准进行绿化美化,提高了绿化档次。在工业园区探索开展“花园式”园区、“园林式”工厂创建活动,进一步改善园区和厂区的面貌,营造投资发展环境。集中实施了城区道路绿化带新建改建、西岭生态公园绿化提升、滨河路小广场绿化、南北两山绿化、滨河路景观带、南河景观带、教育园全民健身广场等绿化工程,共栽植各类乔木55万株,花灌木4200万株,新增绿地面积189万平方米,县城绿地总面积达到318万平方米,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27.64万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、绿地率分别达到36.7%和32.78%。依托道路和公园广场建设,在城区安装各类路灯、高杆灯、庭院灯2892杆4335盏,道路亮化率达到100%。特别是文屏山公园和国道312线的亮化,为城市增绿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,城市品位有了较大提升。
三是住房保障可靠有力。按照“统一规划、合理布局、综合开发、配套建设”的原则,加快房地产业开发步伐,近年来,累计建成18个住宅小区和一大批商贸设施,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,极大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。目前,共建成滨河花园ABCD四个小区、新盛花园、德美嘉园等宜居小区26个,城镇房屋住宅面积达到426.62万平方米3.33万套,人均住房面积为23.99平方米,逐步形成了满足高、中、低不同收入居民的住房消费和供应结构。同时,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,累计实施公租房、廉住房、限价房4400套26.4万平方米,棚户区(城中村、旧住宅区)改造5889户,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。
四是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。小城镇建设以扩容提质为重点,把建设与产业培育相结合,实施了一批镇区道路、供排水、市场等基础设施和学校、卫生、文化设施等社会事业项目,有效地改善了镇区基础设施条件。建成古城镇污水处理站和古城、司桥垃圾中转站,建设威戎、界石铺镇垃圾填埋场,启动李店、治平、仁大、甘沟、城川、古城、曹务、雷大、红寺、四河等10个乡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站,威戎、界石铺、李店、甘沟、仁大、治平等6个乡镇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站,可有效解决乡镇垃圾污水处理难题。目前,省、市列重点小城镇由6个增加到9个,建制镇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3个,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、以重点小城镇为骨干、以312国道、静秦公路、静庄公路和平定高速公路为发展轴线,层次分明、布局合理、相互补充、梯度辐射、共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。结合精准扶贫,精准脱贫,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.4万户,农村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善,新建住房砖木、砖混结构比例达到80%以上。
(三)突出建设环境治理,强化建设行业监管。
一是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管理。按照“条块结合,以块为主”的原则,健全了规划管理制度,成立了静宁县规划土地建设审查委员会和乡(镇)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,城乡规划编制审查和执法体系进一步规范。切实加大规划执法监管力度,落实三级管理责任,狠下功夫解决城乡规划区内未批先建、少批多建等问题,进一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法制性。
二是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管理。以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为重点,对所有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、“一书两证”办理、招投标管理、工程造价管理、建设资金落实、施工图审查、施工许可、质量安全监督、工程监理、竣工验收和备案等制度落实方面从严把关,强化建筑市场监管。加强在建工程综合执法检查,从严查处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,未批先建行为,严禁转包、违法分包和挂靠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,全县建筑市场管理工作逐步规范。全面落实建筑节能措施,对所有在建项目全部推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,工程外墙、屋面、室内地面基础按规范做了保温,门窗采用新型透光隔热中空玻璃,用密封条密封,达到了隔音、防尘、保温效果。对所有住宅工程供水、供电、供热实施了分户计量。全县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%,施工阶段节能达标率达到100%。
三是进一步严格建筑扬尘治理。严格建筑工地整治,按照“六个百分之百”和“三个必须”扬尘治理要求,对城区建筑工地进行了全面排查,对施工现场主干道、大门口、办公区、生活区等进行硬化,对裸露土进行覆盖,督促项目部安装雾炮和喷淋设施喷水降尘。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布设洗车设施,对进出车辆进行清扫、冲洗,并进行封包处理,确保建筑垃圾、建筑材料等不抛撒遗漏在城区道路上,造成城区环境二次污染。
四是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。健全完善物业管理体制,推行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制度,进一步规范全县物业服务行为。对新建的住宅小区,将小区基础设施、绿化、公共服务设施、物管用房、业主活动场所、安保设施、前期物业管理承诺等作为重要指标,纳入项目综合验收,从源头上为物业管理创造良好条件。对旧住宅小区从完善物业管理制度、制订业主公约、公示收费标准、服务承诺等方面入手,根据不同小区实际,加大防盗监控设施、绿化养护、垃圾收集等方面投入,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。
精准扶贫示范点
威戎大桥重建项目效果图